台灣申請外勞討論區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318|回復: 0

鍾文榮/營造業開放外勞是為了降低成本

[複製鏈接]

2

主題

2

帖子

10

積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積分
10
發表於 2020-9-28 17:14:3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鍾文榮/營造業開放外勞是為了降低成本,與平抑房價無涉

臺灣的房價居高不下,這是個事實沒錯,但營造業的缺工的情況也是個問題。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在9月21日提議指出,如果開放外籍移工,就可以紓緩民間缺工的問題,降低營造成本,也能避免房價上升壓力。這個邏輯對嗎?花次長此話一出,果然引來學界與輿論界的批評。花次長的論述,倒底哪個邏輯出了問題?


營造成本與房價上升是相關非因果
首先,營造業的製造成本是提高的沒錯。根據圖1的「營造工程總指數」,以2016年為基期(指數=100),指數從2000年的64.97成長到2019年的108.19,指數趨勢在2011年後相對是平穩的。

再看同一時期的圖2「國泰全國房價指數」,因為「國泰房價指數」針對預售及新屋物件,涵蓋全省六都,可以看出房價的走勢。指數從2000年1月的66.84,成長到2020年4月的125.22。若與圖1來比較,房價的漲幅似乎比營造成本的漲幅高,兩者之間的呈正相關性,一不小心就會得出營造成本愈高則房價愈高的結論。


為什麼用「一不小心」來形容用營造成本推升房價呢?我用兩個理由來說明,第一,相關性只能說明兩者之間存在某種關係,但這種關係不能必然有因果性;第二,房價不是供需決定的,因此,房價飆高,根本與營造成本甚至無涉。
為何房價不是供需決定的?在此先按下不表,容待末述。
營造成本上升得比工資成本快
雖然「營造工程總指數」一路攀升,但與營造工資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?
根據與圖1同一時期的「營造工程指數—工資類」觀察,圖3的指數從200年的92.69衰退到2003年的85.41,再成長到2019年的102.46。若將同一時期的「營造工程總指數」指數進行對比,總指數的成長遠高於工資指數,可以推論工資指數相對於總指數而言穩定,甚至在2007年以後還落後於總指數。
根據上述的統計數據判斷,雖然工資成本為營造成本之一環,但營造成本的提升並無法歸因於單一工資成本提升所致。花次長的論述,可能犯了邏輯上的歸因謬誤

房價非供需所決定


回到房價不是供需所決定的論述上,參考謝明瑞於「國政研究報告」中「營建成本與營建類股及房市變化」一文指出,營建成本是影響房價估算的重要因素,由於完全競爭市場僅是假設狀態,在現實社會中並不存在,因此,均衡房價不易從市場供需中獲得解決。
此外,房屋的供給是低彈性的,市場的房價通常是需求端所推動的,而需求端的需求其實並非真正的住房需求,言下之意包含了炒作房價。
我在《巷子口經濟學》的「房價,豈是供需決定?」一文中也點出,「房價供需決定」的前提假定是「完全競爭市場」才有機會,但市場上很難找出一個完美的完全競爭市場,又其中以「市場訊息暢通準確,市場參與者充分瞭解各種情況」在房市中是根本不存在的。
因此,若以「房價是供需決定」作為論述,就犯了Paul Anthony Samuelson和John Ramsay McCulloch講的那隻鸚鵡,「只要教會鸚鵡講供給與需求,鸚鵡也會變成經濟學家」,「把一隻鸚鵡訓練成差強人意的政治經濟學家,只需教牠一句話就行了:供求啊供求!」
開放外勞是為降低成本及提高利潤,與降低房價無涉
回到花次長針對開放外籍勞工,紓緩缺工以降低營造成本的論述上。既然高房價不是高營造成本所造成的,如此而言,降低營造工資成本也不必然會降低房價,豈不還造成業者更高的超額利潤嗎?


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台灣申請外勞討論區  

GMT+8, 2024-3-29 16:33 , Processed in 1.18760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